训练健身器材行业供需分析及产业链结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是现代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度训练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近年来,国内消费水平提升和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国内健身热潮日益高涨,训练健身器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健身训练器材市场总规模达到了708亿元,预计2024年该数字将达到780亿元。未来,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和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逐步迈进,运动健身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国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和对自身体魄强健的需要,我国群众对于健身器械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加。
目前我国健身训练器材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较分散。由于行业低端产品并不存在资金和技术壁垒,因此布局的企业大多体量较小。然而,部分行业头部企业已经参与到行业高端市场竞争,如青岛英派斯参与布局数字化健身房,舒华体育针对设计器械以填补水上运动、爆发性运动等专项运动训练器械的空白等。
一、训练健身器材行业供需分析
需求方面
商业健身场馆需求:虽然近年来商业健身场馆数量有所萎缩,但健身俱乐部仍然是健身训练器材的重要市场。各类健身场馆、工作室等是器材最主要的需求市场,对健身训练器材仍旧有稳定需求。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商业健身场馆对健身器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更加注重器材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功能性。
家庭健身需求:家庭健身兴起,家用健身训练器材的需求不断增长。家用健身器材具有便携性、多功能性以及智能化特点,能够满足消费者自由利用碎片化时间运动的需求。根据京东618的数据,瑜伽拉力带、瑜伽圈、瑜伽发带等相关用品成交额大幅增长,跳绳销量也同比增长显著。此外,大件健身器材如椭圆机、划船机等也受到青睐。
出口需求:境外市场对中国健身训练器材的需求也十分旺盛。中国健身训练器材在出口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中低端市场。随着国外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健身意识的提高,中国健身训练器材的出口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供给方面
生产企业: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我国健身训练器材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省,特别是宁津县,该地区集聚了2000余家健身器材企业,占国内商用健身器材70%的份额。此外,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地也是重要的健身器材生产基地。这些地区的企业在健身器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
产品种类:训练健身器材种类繁多,包括单功能器械(如划船器、健美车、跑步机等)和多功能器械(如扩胸器、深蹲架、卧推架等)。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健身器材的生产企业也在不断创新和研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产业链:训练健身器材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器材制造厂商、线上健身平台以及企业与个人消费者。上游为各类器械原材料供应商,提供钢铁、橡胶、绳索以及显示器等器械原材料;中游为健身器材生产厂商和线上健身平台,负责制造各类训练器材,并为用户提供使用说明及运动指导;下游则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将健身训练器材提供给个人或健身工作室、康复中心等各类个人或企业消费者,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
二、训练健身器材行业产业链结构
训练健身器材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器材制造厂商、线上健身平台以及企业与个人消费者等多个环节。
上游产业链
原材料供应商:提供钢铁、橡胶、塑料、金属钣金件、马达、电子显示器等原材料。这些原材料是制造健身器材的基础,其质量和价格直接影响到健身器材的生产成本和品质。
模具机床供应商:提供健身器材生产所需的模具和机床设备。这些设备是制造健身器材的关键工具,其精度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健身器材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中游产业链
健身器材生产厂商:负责制造各类训练器材,包括单功能器械和多功能器械等。这些厂商在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能够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线上健身平台:提供健身器材的线上销售和咨询服务。这些平台通过线上渠道将健身器材销售给消费者,并提供使用说明和运动指导等增值服务。
下游产业链
销售渠道:包括实体专卖店、商超、电商平台等。这些渠道是健身器材销售的主要途径,其分布和数量直接影响到健身器材的市场覆盖率和销售情况。
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主要购买家用健身器材,满足自身健身需求;企业消费者主要购买商用健身器材,用于健身房、康复中心等场所的经营和管理。
综上所述,训练健身器材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健康意识提高和技术不断创新,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然而,通过加强产业链整合、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训练健身器材行业有望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同时本报告还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