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言
保龄球运动作为一项集健身、娱乐与竞技于一体的体育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从高端消费到大众普及的转变。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政策的深化、消费升级趋势的推动以及体育产业生态的完善,保龄球行业在中国市场展现出新的活力。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策支持与全民健身驱动行业复苏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陆续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体育消费”。保龄球作为低门槛、强社交的室内运动,被纳入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部分城市将保龄球馆建设纳入社区体育配套规划。例如,北京市在《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区级保龄球馆覆盖率超60%”,政策红利为行业复苏提供了基础支撑。
(二)消费升级推动场景多元化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识增强,保龄球消费场景从传统娱乐向“运动+社交+体验”转型。一线城市涌现出融合餐饮、电竞、主题派对的综合性保龄球馆,满足年轻群体对个性化、场景化消费的需求。例如,上海部分场馆引入全息投影技术,打造沉浸式赛博朋克风格球道,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打卡体验。此外,企业团建、亲子活动等非传统消费场景占比逐步提升,成为行业增长新动能。
(三)产业链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保龄球行业产业链涵盖设备制造、场馆运营、赛事组织、培训服务四大环节。近年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性增强:设备制造商通过智能化升级(如自动计分系统、AI教练功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场馆运营商与旅游、商业地产跨界合作,打造“体育+文旅”综合体;赛事体系逐步完善,中国保龄球协会主办的全国锦标赛、青少年联赛等赛事影响力扩大,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
(一)区域市场分化显著
保龄球市场呈现“东部沿海领先、中西部逐步渗透”的格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因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保龄球馆数量占全国总量的半数以上,且高端场馆占比高。例如,广州、深圳等地部分场馆单局消费超百元,仍保持较高客流量。中西部地区则以性价比路线为主,通过社区型场馆覆盖大众需求,成都、武汉等城市近年来场馆数量年均增长超15%。
(二)头部企业主导品牌与运营创新
行业集中度较低,但头部企业通过品牌化、标准化运营形成竞争优势。例如,大鲁阁、星牌等企业通过连锁加盟模式快速扩张,统一采购设备、培训员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引入会员制、积分兑换等数字化工具提升用户粘性。此外,部分企业探索“保龄球+电竞”跨界模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传统运动与电子竞技结合,吸引Z世代消费者。
(三)国际品牌与本土企业差异化竞争
国际品牌如Brunswick、AMF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高端设备市场,其球道材料、自动回球系统等核心部件被国内高端场馆广泛采用。本土企业则通过性价比策略覆盖中低端市场,并在智能化领域实现突破。例如,国内某企业研发的AI教练系统,可通过摄像头捕捉用户动作并提供实时反馈,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已在国内数百家场馆应用。
三、重点企业分析
(一)大鲁阁:全产业链布局的标杆
大鲁阁是中国保龄球行业全产业链运营的代表企业,业务涵盖设备制造、场馆运营、赛事组织及培训服务。其核心优势在于:一是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球道系统降低维护成本;二是与商业地产合作打造“运动+娱乐”综合体,提升非高峰时段客流量;三是联合中国保龄球协会推出青少年等级认证体系,抢占培训市场先机。
(二)星牌:设备制造与场馆运营双轮驱动
星牌以保龄球设备制造起家,后拓展至场馆运营领域。其设备产品以高性价比著称,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在场馆运营方面,星牌通过“直营+加盟”模式快速扩张,并引入“运动社交”概念,开发线上预约、战绩分享等功能,增强用户互动性。此外,星牌还与高校合作设立保龄球选修课,培养潜在消费群体。
(三)上海昊至保龄球馆:高端化与场景创新的典范
上海昊至保龄球馆定位高端市场,通过引入国际标准球道、举办职业赛事(如中国保龄球巡回赛)树立行业标杆。其创新点在于:一是打造“保龄球+酒吧+艺术展览”的复合空间,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二是推出企业定制赛事服务,为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客户提供团队建设解决方案,年服务企业超200家。
(一)智能化与数字化深度渗透
未来五年,保龄球行业将加速智能化转型。设备层面,AI教练、自动计分系统将成为标配;场馆层面,物联网技术可实现设备远程监控、能耗管理;消费层面,虚拟现实(VR)保龄球、元宇宙赛事等新兴形态将拓展行业边界。例如,用户可通过VR设备在家体验全球不同风格的保龄球馆,降低参与门槛。
(二)社区化与家庭化消费崛起
随着“15分钟健身圈”建设推进,社区型保龄球馆将迎来发展机遇。此类场馆以小型化、低成本为特点,通过与物业合作嵌入社区商业配套,满足居民日常健身需求。同时,家庭消费场景将逐步兴起,厂商可开发家用迷你保龄球设备,结合亲子互动课程,挖掘家庭市场潜力。
(三)绿色低碳成为行业新标准
在“双碳”目标下,保龄球行业将加快绿色转型。设备制造商将采用环保材料(如可回收球道、低能耗照明系统);场馆运营方将通过太阳能发电、雨水回收等技术降低碳排放。此外,行业协会可能推出绿色场馆认证体系,引导企业提升环保水平。
五、投资策略分析
(一)聚焦智能化设备研发
投资者可关注具备AI、物联网技术储备的设备制造商,尤其是能提供“硬件+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例如,投资研发智能球道、VR训练系统的初创团队,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抢占技术制高点。
(二)布局社区化场馆运营
社区型保龄球馆具有投资回报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投资者可选择与物业、商业地产合作,以“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同时,通过会员制、异业合作(如与健身房、瑜伽馆共享客源)提升盈利能力。
(三)挖掘家庭消费场景潜力
针对家庭市场,投资者可开发家用保龄球设备、亲子课程包等产品。例如,与儿童玩具品牌合作推出迷你保龄球套装,或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家庭保龄球挑战赛,打造现象级营销事件。
(四)关注绿色低碳领域
随着环保政策趋严,绿色保龄球馆建设将成为新趋势。投资者可参与场馆节能改造项目,或投资研发环保型设备材料。例如,支持企业开发太阳能自动回球系统、生物降解球道清洁剂等创新产品。
如需了解更多保龄球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