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技术船:固态、钠电、回收,至少押中一条;
2. 资源船:手里有矿、有回收牌照、有碳足迹“护照”;
3. 场景船:动力电池为基本盘,储能、船舶、低空经济做第二曲线。
没搭上的,大概率被高镍正极的价格波动、欧盟新电池法的再生材料比例、以及国内“十五五”能耗双控的三连击拍在沙滩上。
(二)为什么“现在”才进入深水区?——三张图看清拐点
图① 技术路线“三岔口”:磷酸铁锂凭成本优势把市占率推高到六成以上,但能量密度已逼近理论天花板;三元高镍继续往“无钴”冲刺,却遭遇镍价“猴市”;半固态电池在实验室里把能量密度提升一大截,产线改造费用却让二线厂“肉疼”。
图② 场景“哑铃型”:高端乘用车+A00级小车两头大,中间价位段“失血”;储能、插混、换电重卡突然补位,电池规格从“标准品”变“定制化”。
图③ 政策“三明治”:上层是碳关税、欧盟电池护照,下层是国内“以旧换新”补贴,中间是“十五五”规划把“零碳园区”写进地方考核,企业被夹在中间,既要绿色制造,又要控制成本。
(三)技术篇:固态电池不是“狼来了”,而是“门铃已响”
1. 半固态率先量产——“原位固化”工艺把电解液用量砍一半,能量密度直接提升,宁德时代、清陶、辉能的中试线已给车企小批量供货。
2. 全固态仍差“最后一公里”——界面阻抗、硫化物电解质成本、干法电极良率三座大山,预计2028年才能看到车规级量产,谁先拿到专利,谁就拥有“定价呼吸权”。
3. 钠离子“农村包围城市”——中科海钠、钠创新能源的GWh级产线已在储能、两轮车、A00级车型跑通,成本优势随碳酸锂价格起伏而波动,但资源安全属性让它永远有“Plan B”价值。
中研普华判断:2026年将是“半固态规模导入年”,2029年是“全固态成本平价年”,钠电池则走“差异化共存”路线,不会取代锂电,但会锁住“价格天花板”。
1. 产能不再稀缺,稀缺的是“绿电+绿证”——头部电池厂在川西、青海、内蒙古“追光逐风”,把零碳园区与上游前驱体、正极、回收装置做“垂直一体化”,提前锁定碳足迹低于行业均值的优势。
2. 回收从“成本中心”变“价值矿山”——带电破碎、湿法冶金、梯次利用三箭齐发,锂、钴、镍回收率已提升到九成以上,再生料成本比原矿低一大截。欧盟要求2027年动力电池再生材料占比必须达标,国内“以旧换新”补贴也把回收环节写进招标文件,谁先拿到“白名单”资质,谁就拿到“门票”。
3. 全球化从“卖产品”到“卖技术+卖服务”——东南亚、北美、中东客户不再只买电芯,而是要求“技术授权+本地化制造+碳足迹托管”一揽子方案。中研普华在报告里提出“三件套”模型:技术授权费+设备销售+运营分成,帮助中国企业把一次性收入变成二十年“现金牛”。
(五)市场篇:储能接棒“第二增长曲线”
1. 政策点火:国内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配储比例不低于20%,美国IRA补贴把独立储能纳入税收抵免,欧洲REPowerEU计划撬动千亿欧元储能市场。
2. 技术匹配:磷酸铁锂循环寿命已从三千次提升到六千次,储能专用大容量电芯单颗容量超过300Ah,系统成本三年腰斩,光储融合度电成本已低于部分省份火电调峰价。
3. 商业模式:从“卖电池”到“卖电力服务”——头部企业与五大六小发电集团成立合资储能公司,按“容量租赁+辅助服务分成”收费,IRR高于传统售电。
中研普华测算: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与动力电池“四六开”,到2030年储能场景将贡献电池行业近一半利润,谁先布局储能专用产线,谁就拿到“接力棒”。
(六)风险篇:价格、政策、技术路线“三维暴击”
1. 价格:碳酸锂价格虽从高点回落,但非洲、南美矿山罢工、海运通道扰动,随时可能“旱地拔葱”;镍、钴则受印尼出口配额、刚果(金)政局影响,波动率高于股票。
2. 政策: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27年起动力电池必须持有“电池护照”,记录碳足迹、再生料比例、回收信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把关键矿物原产地限制在“友岸”国家,直接抬高供应链合规成本。
3. 技术:半固态对现有产线改造费用让二线厂“一次回到解放前”;钠离子若能量密度突破不及预期,可能被锁死在“低端”标签;全固态若提前商业化,现有液态电池产线将面临“诺基亚时刻”。
中研普华在报告里给出“三把锁”建议:上游锁资源(参股盐湖、锂矿、回收企业),中游锁技术(固态专利、钠电材料、碳足迹软件),下游锁场景(储能、重卡、船舶、低空经济),把波动率变成“对冲组合”。
1. 技术拐点:2026年半固态、2029年全固态、2025-2027年钠电储能平价,三个时间窗口对应“设备-材料-系统”三段收益。
2. 区域拐点:东南亚(印尼、泰国)提供镍资源+整车关税豁免,中东提供绿电+主权基金,北美提供技术授权溢价,三套组合打法已跑出“样本间”。
3. 资本拐点:二级市场估值从“PEG”转向“技术储备+碳资产+全球化能力”,一级市场把钱投向“干法电极、硫化物电解质、带电破碎”等细分赛道,Pre-A轮项目半年内估值翻三倍不再是新闻。
中研普华提醒:别再单纯比较“产能GWh”,要看“单GWh碳排”“单GWh专利数”“单GWh回收价值”,这三项才是下一个五年估值差异的核心。
(八)企业如何写好自己的“十五五”电池篇章?
1. 战略规划:把“技术路线图”升级为“生态路线图”,用“资源-制造-回收-碳资产”四张表取代传统的产能规划表。
2. 组织变革:成立“零碳事业部”统筹绿电采购、碳足迹认证、ESG披露;设立“技术银行”把固态、钠电、氢燃料电池专利做分级管理,可授权、可交换、可质押。
3. 资本策略:与地方政府、主权基金、产业资本共建“零碳园区基金”,把一次性CAPEX变成“股+债+补贴+碳收益”的组合包,IRR可提升一大截。
中研普华在最新发布的《十五年规划编制指南》里提出“电池企业五步法”:场景定义→技术卡位→资源锁定→碳资产运营→全球化复制,已有三家头部企业邀请我们参与2026-2030年滚动规划编制,预计年底落地。
(九)写给决策者的三句话
1. 别再问“电池会不会过剩”,要问自己“我的技术、资源、碳资产能不能活到下一轮”。
2. 别再只盯“GWh”,要算“每度电的碳排、专利密度、回收价值”,这三样才是未来估值的“锚”。
3. 别再“单点出海”,要“技术+制造+回收”三艘船一起开,才能真正规避关税、碳税、资源税的三重暴击。
中研普华依托专业数据研究体系,对行业海量信息进行系统性收集、整理、深度挖掘和精准解析,致力于为各类客户提供定制化数据解决方案及战略决策支持服务。通过科学的分析模型与行业洞察体系,我们助力合作方有效控制投资风险,优化运营成本结构,发掘潜在商机,持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若希望获取更多行业前沿洞察与专业研究成果,可参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该报告基于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为企业战略布局提供权威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