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导航网-财富导航网专业提供财经方面资讯 - 岱微汽车

当前位置:财富导航网 - 地产 - “智能制造产业链”有望成为新支柱!广发证券沈明高最新发声

“智能制造产业链”有望成为新支柱!广发证券沈明高最新发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智能制造产业链”有望成为新支柱!广发证券沈明高最新发声)

近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2025大湾区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发表了题为《科技金融创新:从1到N》的主题演讲。

“智能制造产业链”有望成为新支柱!广发证券沈明高最新发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沈明高表示,科技金融创新的核心挑战在于从单点突破走向规模化发展,唯有构建能规模化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融生态,才能孕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在产业层面,沈明高提出“智能制造产业链”有望成为接替房地产的新支柱。

(摄影/宋春雨)

从“体系优先”到“创新资本化”:规模化发展的核心

沈明高开宗明义,强调科技金融创新需更加重视从“1到N”的规模化扩张。“‘十四五’科技金融有很多创新点,但还没有形成可复制的模式,科技金融创新何时能成规模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未来五年的关键挑战。”

他认为,“十五五”规划建议首次明确构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这与过往强调科技创新不同,这意味着,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的角度看,科技金融需同时平衡服务“科技产业化”与“产业科技化”。

他深入阐释了科技金融的实质――“创新资本化”。“要将科技创新转化为资本回报。只有当创新能转化为回报,才能支撑下一轮可持续的创新与迭代,这是科技金融的核心。”

然而,实现此目标面临五大挑战,即科技创新和科创企业往往具有非标准化、未盈利、轻资产、高不确定性和长周期的特征,传统金融服务往往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沈明高解释,技术的非标准化加大增长潜力评估的困难;未盈利状态挑战传统的估值模型;轻资产模式让银行信贷难以适配;高不确定性意味着高风险与高回报并存,且风险与回报不对称;长周期则要求资本具备超凡耐心。

为应对挑战,他提出“科技资本”概念。“企业拿到1块钱时,应同时获得科技和产业认知、市场理解等附加值。”因此,“科技资本”须具备五大能力:懂科技、懂产业、懂定价、懂风险管理、懂资源配置。

从“通用技术”到“风险分担”:实现规模化的关键路径

展望未来,沈明高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技术”。

他引用美国历史数据称,电力和计算机从5%到50%的家庭渗透普及用了约20年,而AI推广很可能呈指数级增长,未来5―10年是普及推广的关键窗口期。“谁争得先机,谁就可能在科技竞赛中胜出。”

(摄影/宋春雨)

在产业层面,沈明高提出“智能制造产业链”有望成为接替房地产的新支柱。他分析,以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智能汽车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因其关键部件和软件具有高度“共性”,产业溢出效应显著,未来5―10年有望成长为媲美房地产的超级产业链。他建议大湾区打造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为“1”的“1+N”产业体系。

针对科技金融最棘手的“未盈利企业定价”,沈明高展示一组数据对比:2023年美国上市企业中77.8%的企业上市时亏损,而中国这一比例仅5%。“这要求我们必须提升对未盈利企业的定价能力,这是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最后,沈明高聚焦于“风险分担机制”这一超常规措施。他在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时指出,当前早期科创企业投资需求未满足的根源在于风险分担机制缺位。他提出建议:由政府或部分民营企业充当“劣后”角色。

“若地方政府,如南沙,能设立劣后基金,优先承担损失,将极大激励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他以美国私募基金数据佐证,一级市场长期回报显著高于二级市场。“若相信中国科技的未来,政府作为劣后机构,潜在长期回报可观。这能为创业者创造机会,是打通科技金融创新规模化‘最后一公里’的破题之举。”


责编:战术恒

排版:罗晓霞

校对:姚远

这里是分享代码,在后台添加

本文来源:财富导航网

本文地址:https://sintedes.com/post/39769.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