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军工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分析
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军工生产和军事作战相结合,旨在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其最终目标为实现军队的全面信息化,提升军队的核心战斗力。军工信息化行业涵盖了雷达、卫星导航、信息安全、军工通信与军工电子等五大领域,并主要由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信息化作战平台构成。
一、军工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预计未来几年,军工信息化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现代战争形态变化和国防开支稳步上升,军队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全球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加剧,推动了各国对军事装备和技术的需求持续增长,为军工信息化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技术创新加速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军工信息化行业的技术创新将加速推进。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显著提升军工信息化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推动军工信息化行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军工信息化的核心驱动力,推动武器装备向自主决策、智能协同方向发展。智能算法将广泛应用于情报分析、战场态势感知、目标识别与跟踪等领域,显著提升作战效能和反应速度。
网络化作战体系: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网络化作战体系将不断完善,实现战场信息的实时共享、高效传输与智能处理。这将促进不同军兵种间的无缝协同,构建跨域融合、灵活机动的联合作战能力。
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面对国际技术封锁与竞争压力,各国将加大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自主研发力度。我国也将更加注重军工信息化体系的自主可控,在芯片设计、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领域,将涌现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以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军民融合深化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显示,军民融合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将推动军工信息化技术与民用领域的双向转化。一方面,民用技术可以为军工信息化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军工信息化技术的成果也可以应用到民用领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兴领域成为热点
无人装备、卫星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将成为军工信息化市场的新热点。无人装备可以在危险环境中执行任务,减少人员伤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卫星互联网则可以为战场通信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二、军工信息化行业政策分析
国家政策扶持
国家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军工信息化建设。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转型升级。这些政策为军工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军品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贷款优惠政策、成本补贴政策等,为军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国防预算增长:我国国防开支将始终秉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原则,以确保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互为支撑。随着国防开支的稳步增长,军工信息化市场将从中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为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坚实保障。
国防和军队改革
国防和军队改革仍将持续深化,支持军工行业中长期健康、持续性发展。习总书记明确未来几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全力以赴、务期必成。完成这一硬任务,必须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我军建设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军民融合政策
军民融合政策的推进促进了军工与民用产业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了军工信息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同时,军民融合也推动了军工信息化技术与民用领域的双向转化,加速了军工信息化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国际形势影响
全球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增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需求日益增长,直接推动了对先进军事装备的持续采购。在新质战斗力的生成模式之下,武器装备也将更加体系化、智能化、信息化。而“大军工”时代的到来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军贸等军民结合的新领域引入,市场空间持续扩容。
军工信息化行业作为适应现代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发展需要而建设的国防信息体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军工信息化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并在技术创新、自主可控、军民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企业及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以把握军工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机遇。
了解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同时,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