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银行IT行业产业链结构及前景预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日益增强。银行IT行业不仅能帮助银行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还能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强烈,客户数字化进程加快,新特征与新需求不断涌现。银行通过加大线上业务及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涌现出一批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样本。分布式架构成为主流,传统集中式架构已无法满足银行业务系统对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的需求。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市场规模约为1964.1亿元,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也保持稳定快速增长,2022年已达到644.8亿元,2019至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预计到2025年,银行IT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技术不断创新和市场不断拓展,银行IT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各国政府在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上加强了政策导向,特别是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国政府对于金融科技企业的支持,尤其是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的投资,为银行IT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银行IT行业产业链结构
银行IT解决方案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
上游包含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厂商,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厂商,网络服务和云服务厂商等。上游软硬件产品设备的迭代升级,对银行IT解决方案的实施模式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上游的价格变动也会影响银行IT解决方案的采购成本。
中游是银行IT解决方案供应商,包括独立IT部门、金融科技输出以及集团融合等模式开设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这些供应商提供各类银行IT解决方案,如基于AI的智能客服系统、大数据风控平台以及通过API实现的开放银行模式等。
下游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IT解决方案与下游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高度相关性,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对本行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二、银行IT行业前景预测
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显示,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以及金融科技广泛应用,银行IT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预计到2028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021.7亿元人民币,2023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为8.1%。
技术不断创新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开发和应用,将推动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的不断拓展和更新迭代。分布式架构将成为未来银行业IT系统建设的主流趋势,金融云也将从以托管服务为核心的1.0时代步入以云原生理念为基础的2.0时代。
智能化服务成为新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化服务将成为未来银行IT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银行可以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精准识别和分析,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跨界合作与竞争并存
未来,新兴银行系科技公司和互联网企业将成为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的新生力量,与传统提供商既竞争又合作。这种跨界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态势将推动银行IT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隐私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
隐私计算作为一种在确保数据不对外泄露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析计算的技术,将在银行IT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允许多个参与方在保护各自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共同完成某项计算任务,达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目的,从而保障数据安全并推动数据的高效流通使用。
政策环境有利
各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对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金融软件改造和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为银行IT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众多银行IT解决方案提供商将考虑进入国际市场,“软件出海”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港澳地区与东南亚地区银行信息化水平与国内银行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对银行IT系统建设有着巨大需求。
银行IT行业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前景、环境及趋势均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未来,技术不断创新和市场不断拓展,银行IT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来应对新的挑战和竞争。同时,政府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为银行IT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治保障。
了解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同时,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