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安全气囊的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安全气囊是汽车上的一种被动安全保护装置,一般由折叠好的气囊袋、充气器、点火器以及氮气固态粒子组成,通过安装在车头的几组传感器来发挥作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充气系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充气,气囊从方向盘或仪表盘中膨胀出来,从而保护车内人员免受正向碰撞产生的作用力冲击。安全气囊又称为SRS,与座椅安全带一同使用,能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安全气囊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例如,2024年全球安全气囊市场规模为376.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300亿美元,而到2029年该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7.6%。从地区分布来看,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近40%。北美地区是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约30%。欧洲地区是全球第三大安全气囊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约20%。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其安全气囊市场规模同样庞大。据统计,2019年中国安全气囊市场规模已达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50亿美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按照2022年我国乘用车产量为2381.35万辆进行测算,并且考虑到目前国内主要乘用车平均单车配备1~2个安全气囊,单车价值量在150~400元之间,安全气囊市场规模大约在35.72~95.25亿元之间。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安全气囊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安全气囊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日本的东丽、美国的安全气囊制造商特博、瑞典的欧姆龙等。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满足不断提升的汽车安全标准和消费者需求。在中国市场,同样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一方面,国际知名品牌如瑞典的奥托立夫(Autoliv)、德国的采埃孚(ZF)等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国内安全气囊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逐渐缩小与国际企业的差距。
全球汽车产量的增加预计将加速所有类型汽车安全气囊的使用,从而推动市场增长。造成严重伤害和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在增加,这使得客户对安全气囊在汽车领域的使用意识不断提高,也有利于该市场发展。
各国政府对汽车安全性能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对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装置的法规标准也日益严格。这要求安全气囊制造商必须遵守相关法规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同时,法规标准的提升也将推动安全气囊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市场增长提供动力。
未来的安全气囊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的发展。通过集成智能感知技术,安全气囊系统能够实时感知车辆状态,以更准确地判断何时部署气囊。不同车型、不同消费者群体对安全气囊的需求将有所不同,这要求安全气囊制造商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同时,个性化定制服务也将成为未来安全气囊市场的一大亮点。
为减少安全气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环保材料(如生物降解塑料)将在安全气囊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将推动安全气囊行业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安全气囊将具备更多的功能,例如可以根据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情况和位置自动调整气囊的充气量和位置,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保护。同时,安全气囊还可以与其他汽车系统进行联动,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保护。
综上所述,安全气囊行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者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推动作用下,该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并为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