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经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城市经营不仅关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更涉及到公共服务的提供、房地产开发的合理规划以及城市整体运行的高效性。
一、行业概览:政策驱动与市场扩容重塑城市经营生态
中国城市经营行业在新型城镇化与双碳目标的叠加效应下,已从传统基建主导迈入全要素运营时代。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从7.8万亿元增至12.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8%,其中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等新兴领域贡献超30%增量。
2024年,全国城市更新项目投资规模突破3.2万亿元,老旧小区改造覆盖率提升至65%,标志着行业进入存量与增量并重的结构性转型期。
二、产业链重构:从“政府单核”到“多元协同”的生态图谱
当前城市经营产业链呈现上游技术化、中游服务集成化、下游需求多元化的特征。上游领域,以BIM(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设备为核心的智能建造技术供应商市场集中度提升,2024年CR5(行业前五企业份额)达48%;中游服务商分化明显,头部企业如万物云、龙湖智创生活通过“科技+服务”模式,在城市运营服务市场占据23%份额;下游需求端,地方政府财政模式从土地依赖转向经营性资产运营,2024年城市特许经营项目中标金额同比增长42%。
传统政府主导模式正被三大创新路径颠覆:
PPP 3.0政企协作:2024年财政部新增入库PPP项目中,TOD(轨道交通导向开发)、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占比达67%,社会资本参与度提升至55%,项目平均回报周期从15年缩短至8-10年。
资产证券化突破:截至2025年3月,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规模突破6000亿元,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区类资产溢价率最高达35%,成为盘活存量资产的核心工具。
全域运营服务商崛起:万物云、华润万象生活等企业通过“空间运营+产业导入”模式,将物业费收入占比从85%降至52%,增值服务毛利率达40%以上。
四、竞争格局演变:技术壁垒与生态联盟成决胜关键
行业集中度CR10从2020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31%,但细分领域分化加剧:
头部企业(如万科、保利):通过“开发+运营”双轮驱动,2024年城市服务收入增速超45%,智慧社区覆盖率突破70%;
技术型新势力(如商汤科技、特斯联):以AIoT解决方案切入城市治理,2024年订单额同比增长200%,在智慧安防、交通调度领域市占率突破25%;
区域深耕者(如成都兴城、厦门建发):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在片区开发、文旅运营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ROE(净资产收益率)达15%-18%。
五、趋势前瞻:数字化转型与ESG价值重构行业逻辑
数字孪生城市加速落地:2025年全国将建成50个市级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市政设施数字化管理覆盖率目标达90%,推动运维成本降低30%;
碳中和驱动绿色经济:住建部明确2025年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超70%,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
民生服务精准化升级: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启动,2025年将新增养老托育网点超12万个,催生万亿级民生服务市场。
六、风险警示与战略建议
尽管前景广阔,行业仍面临三重挑战:
财政可持续性压力:2024年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滑12%,43%的三线城市债务率超警戒线;
技术应用鸿沟:中小城市数字化渗透率不足一线城市的1/3,运营人才缺口达120万人;
盈利模式单一:70%的城市运营项目仍依赖政府付费,市场化收入占比低于30%。
中研普华建议企业采取“3+X”突围战略:
锚定国家战略区域:重点布局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城市群,2025年这些区域将释放60%的新增投资机会;
构建技术-数据双壁垒:研发投入占比应提升至5%以上,建立城市级数据中台;
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并购地方城投平台获取资源,2024年此类交易金额同比增长75%。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捕捉确定性增长
城市经营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质变。中研普华指出,未来五年行业将呈现“头部聚集、技术裂变、生态共生”三大特征。
把握数字化转型与绿色经济主线的企业,有望在15万亿市场中占据先机。对于投资者而言,2025年二季度将是布局智慧城市REITs、参与片区开发专项债的战略窗口期。
(注:文中数据均来自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国家统计局、财政部PPP中心等权威机构,深度分析可参阅中研普华最新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