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导航网-财富导航网专业提供财经方面资讯 - 岱微汽车

当前位置:财富导航网 - 商业产业 - 产业一线|保暖服很常见,降温服听说过吗?“订单排到三年后”

产业一线|保暖服很常见,降温服听说过吗?“订单排到三年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产业一线|保暖服很常见,降温服听说过吗?“订单排到三年后”

2025-08-20 10:49:1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8月20日电 (林琬斯)在气温35℃的室外,一件1毫米厚的“外衣”包裹住一个冰棍放在太阳下,10分钟过去了,这根冰棍依然棱角分明,几乎不融化。这是什么“黑科技”?

  这层“外衣”为叠加态材料,既可以隔热,又能保暖,兼备透湿与速干的功能,适用于-50℃至150℃温度区间的应用。北京叠加态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叠加态技术)首席科学家钟飞鹏向中新经纬介绍,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推高了叠加态材料的需求量,所有订单算下来,工厂生产排期得到三年后。

产业一线|保暖服很常见,降温服听说过吗?“订单排到三年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单排期到三年以后”

  北京叠加态技术位于北京市中关村智造大街,中新经纬近日在这里见到了叠加态材料,一卷50米大约6、7斤重,高约1.5米,可单手提起。

  一卷50米的叠加态材料 中新经纬 林琬斯摄

  中新经纬观察到,叠加态材料有灰、白两个颜色,一层材料仅0.7毫米厚,手托着1平方米该材料大概是一个鸡蛋的重量,手感柔软有弹性,并带有颗粒感。

  叠加态材料 中新经纬 林琬斯摄

  钟飞鹏介绍,叠加态材料是一种纳米多孔材料。因为纳米多孔材料处于孔径重复叠加的状态,所以将这种材料命名为“叠加态”。

  纳米多孔材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钟飞鹏介绍,1931年,纳米多孔材料首次被发现,虽然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却易碎。经过8年研究,投入上亿元,北京叠加态技术在2019年完成了技术验证,使易碎的材料变成了柔韧的布料。

  作为基础材料的创新,百姓能否用得起叠加态材料?

  钟飞鹏表示,2019年,一米叠加态材料的成本在四五十元。2021年,叠加态材料正式量产,并实现商业应用,一米的成本降至十余元。

  钟飞鹏介绍,随着成本的下降,目前,叠加态材料普遍应用于衣、住、行等产业链所需的隔热和保暖,使用领域超过20个行业,不仅可以降低单位原始资源消耗,而且可以减少传统材料生产的厂房重复建设、土地占用以及劳动密集型生产对于人工的浪费。

  具体来说,叠加态材料的隔热功能主要应用于降温工装、医疗用品隔热、汽车顶棚隔热、高铁车厢飞机客舱隔热等,保暖功能主要用于服装鞋履保暖、睡袋帐篷保暖、建筑保温等。

  钟飞鹏表示,目前,叠加态材料主要用于服装鞋履,材料的应用占比达到八成。

  叠加态材料在服装鞋履上的应用样品 中新经纬 林琬斯摄

  为了直观感受叠加态材料的隔热保暖效果,钟飞鹏将一块叠加态材料放在53℃加热片与23℃相变材料之间,此时中新经纬触摸加热片,手感微微发热,把叠加态材料抽出再触摸加热片,手感就像触摸相变材料一样凉快。

  “一层0.7毫米厚的叠加态材料大约有10℃的保温效果。以服装保暖为例,如果想要达到常规保温材料同样的保温效果,用叠加态材料仅需要四分之一的厚度就可以实现。”钟飞鹏称。

  叠加态材料的生产工厂位于江苏苏州,工厂5层共1.2万平方米,目前只有一条生产线,一天产能只有3万米。

  当下正是酷暑,不过北京叠加态技术已经在赶制用于冬季保暖服装的叠加态材料。

  钟飞鹏透露,目前,公司订单中,隔热用途与保暖用途的订单比例为1:10。近年来,叠加态材料隔热用途订单量每年均同比增长两三倍。

  据钟飞鹏介绍,夏季隔热用途的服装主要是降温马甲,叠加态材料的用料在60厘米至80厘米,但用于冬季保暖的服装一般需要2米左右的叠加态材料。在极寒环境下,一件衣服一般内嵌3至4层叠加态材料,材料大概需要7米至8米。

  “工厂一天能生产3万米的叠加态材料,一个月只能接100万米的产能,一个订单下来就是一两百万米,工厂加班加点2个月都完成不了。”钟飞鹏表示,当下产能的供应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只能和一些长期固定的伙伴进行合作,临时的订单要加进来比较难。目前来看,如果所有客户的订单都接受,排期得到三年以后。

  针对产能,钟飞鹏表示,公司在未来两年内会扩产5至7条生产线,让叠加态材料应用于更多能量守护相关行业。

  降温马甲订单量增长30%

  钟飞鹏告诉中新经纬,就在7月底,一个装着3万米叠加态材料的货柜才离港发往美国。叠加态材料驶向大洋彼岸,被户外品牌内嵌入衣服鞋履中,发挥保暖功能。

  据了解,北京叠加态技术75%的订单收入来自海外,订单主要来自欧洲、美国、日本。

  叠加态材料成果发布后,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把叠加态材料应用到室外观赛的热保障中。目前,国内外超200个品牌使用叠加态材料,多个品牌制作的成衣已陆续上架销售,其中包括哥伦比亚、杰克琼斯、利郎、波司登等。

  服装科技应用企业北京衣唯服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衣唯服饰科技)的成衣是叠加态材料的应用成果之一。衣唯服饰科技总裁冯群对中新经纬表示,工厂三分之二的成衣是应用叠加态材料的隔热保暖服装,叠加态材料良好的透气性、速干功能,能给服装提供很好的隔冷、隔热性能,也让冬季服装穿着不臃肿。

  冯群介绍,叠加态材料有极低的导热率,填充在面料与里布之间,如同在服装上加装一层隔冷保温层。保温层外冷空气向内传导减缓,保温层内人体的热量流失减少,越冷的环境,优势越明显。

  “今年冬季服装订单目前已经在制作中,叠加态面料作为衣服夹层使用,衣服总厚度不到2厘米,辅以防风、防雨等其他面料,能抵御-40℃严寒、大风并防雨。如果使用羽绒填充物,同等环境的衣物厚度需要达到6厘米至7厘米。”冯群表示。

  当下正处于炎炎夏日,叠加态材料的隔热服装主要应用于降温马甲。冯群介绍,降温马甲的消费群体主要有环卫工人、执勤民警、炼钢厂工人、喷涂设备流水线工人、纺织车间工人、汽车试车员等需要在高温环境作业人群。

  中新经纬看到,该降温马甲的外层是一层防油、防污的黑色布料,从里层来看,背面与正面共有四个口袋,装着四个相变材料,背面装着两个18℃的相变材料,正面装着两个23℃的相变材料。

  降温马甲 中新经纬 林琬斯摄

  相变材料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形态并能大量吸收或释放热量的物质。当天,冯群一起带来的有18℃与23℃的相变材料,即当温度达到18℃、23℃相变材料才会开始融化,并吸热制冷。相变温度越低,凉感越明显。

  冯群表示,相变材料有一定重量,适合室内作业群体。在降温马甲的应用中,相变材料可以换成半导体,实现半导体制冷,重量更轻,适合户外工作者的保冷隔热。

  中新经纬穿上降温马甲后,能感觉到相变材料的重量,但身体感觉在马甲里“开空调”。冯群介绍,降温马甲是外层与里料中间层缝制了一层叠加态材料,形成一层“防火墙”“保冷层”。

  “一方面,降温马甲用相变材料进行降温,另一方面中间层的叠加态材料能把外面的热量隔绝起来,大量延长相变材料的相变时间,延长相变材料吸热制冷的时间。”冯群介绍。

  冯群表示,与保暖服装的不同,降温服装目前仍然处于市场教育阶段。

  降温服装是否有可能从小众需求变成大众的刚需?冯群表示,目前叠加态材料更多地应用在高性能服装上,主要应用在职业防护、运动防护上,一方面采购方需要了解叠加态新材料的功能,另一方面,生产者也应该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确保产品的实际效果,避免材料被误解为“智商税”。

  冯群表示,如果不使用相变材料,只用叠加态进行隔热,一件降温马甲的价格在200元以内。

  冯群介绍道,近年来高温环境作业客户也对职业防护提出了新的需求。今年,公司降温马甲的订单量同比增长30%。

  钟飞鹏表示,随着极端天气愈发频繁,一方面,高温天气劳动者更需要降温,高性能工装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借助科技的力量,不少户外探险爱好者也在挑战人类极限,对于保暖防寒运动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叠加态材料未来将会给更多行业带去产品创新。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林琬斯:)(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李中元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这里是分享代码,在后台添加

本文来源:财富导航网

本文地址:https://sintedes.com/post/33675.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