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斑鱼作为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优质食用鱼,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市场需求主要来自餐饮行业和家庭消费,高端消费市场是其主要市场之一。石斑鱼也是中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其出口市场需求也相对较大。许多国家和地区对石斑鱼的进口需求稳定,并且对于新鲜度、质量和规格有较高的要求。
石斑鱼,是鲈形目鮨科石斑鱼属的鱼类动物。其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因其喜欢生活在礁石附近,故名。石斑鱼种类有100多种,中国约有10种。
石斑鱼在中国分布于广西沿海、东海南部及南海等海域。石斑鱼多栖息于热带及温带海洋,喜欢生活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喜静怕浪,喜暖怕冷,喜清怕浊。石斑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石斑鱼繁殖期为4-6月。石斑鱼具有健脾、益气等功效,鱼皮胶质中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一定作用,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石斑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质嫩的特点,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深受市场的欢迎,在中国港澳地区被视为吉祥之物,享有“上等佳肴”之美称。石斑鱼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
近年来,我国石斑鱼市场规模逐年增加。据数据显示,由2015年的136.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8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6%。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石斑鱼养殖产量为20.58万吨,同比增长0.8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石斑鱼育种技术的突破和养殖技术的成熟。
我国石斑鱼养殖具有很强的地区集聚性,主要以广东、海南和福建为主。其中,广东省养殖规模最大,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8%;海南省次之,占32%;福建省占18%。华东地区也是石斑鱼市场的重要区域,2022年市场规模为157.96亿元,占比41.22%。
传统池塘养殖占主导地位,池塘养殖占石斑鱼养殖规模的94%以上,而海上网箱养殖占比不到3%,工厂化养殖约占2%。然而,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加和发展空间的限制,未来池塘养殖难以再有较大发展,网箱、深远海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我国石斑鱼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包括种苗选育、水质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不断提升。这些技术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石斑鱼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养殖成本。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石斑鱼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产量、市场需求、养殖成本等。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和产量的增加,石斑鱼的价格逐渐变得更加亲民。例如,全国批发市场的石斑鱼价格在2024年6月11日时为112元/公斤(即约56元/斤),而在该日前后,其价格最高达到150元/公斤(即约75元/斤),最低为107.5元/公斤(即约53.75元/斤),均值为125.08元/公斤(即约62.54元/斤)。
石斑鱼养殖面临着环保压力、疾病防控、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同时,如何提高繁殖效率和保证养殖环境的可持续性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和高品质食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国际市场对石斑鱼需求的增长,石斑鱼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不断创新和开拓新市场,石斑鱼产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海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量的提升,预计未来几年石斑鱼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家庭消费市场也将逐步扩大,成为石斑鱼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政府对于海洋养殖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通过提供技术指导、财政补贴等支持措施,推动石斑鱼行业的健康发展。例如,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遴选了石斑鱼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纳入重点支持范围。综上所述,石斑鱼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总体向好。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产量的稳步提升、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产业链整合与优化的不断推进,石斑鱼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