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导航网-财富导航网专业提供财经方面资讯 - 岱微汽车

当前位置:悠享生活网 - 金融风向 - 保险有温度,人保车险_机器人行业市场如何?中国“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

保险有温度,人保车险_机器人行业市场如何?中国“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险有温度,人保车险_

机器人行业市场如何?中国“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平均机器人密度再创新高,达到每万名员工配有162台机器人,是七年前的两倍多。2019年中国刚刚跻身前十,但短短四年内就将机器人密度翻倍,并位居全球第三。

中国“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平均机器人密度再创新高,达到每万名员工配有162台机器人,是七年前的两倍多。2023年,韩国是全球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每万名员工中配有1012台机器人。新加坡排名第二,每万名员工配有770台机器人,随后是中国。在中国,每一万名员工配有470个机器人,这一数字是2019年的两倍多。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中国刚刚跻身前十,但短短四年内就将机器人密度翻倍,并位居全球第三。

机器人密度,是指运行中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与员工人数的比例,这是一项衡量各国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有效指标。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今年9月发布的《世界机器人报告》预测,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造业领域对机器人需求仍有很大增长潜力,预计到2027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至10%。

2024年11月19日,2024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江苏苏州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在大会上表示,当前,机器人的应用范畴已从工业领域拓展至医疗、康复、仓储、物流、安防、救援、航天等各个领域。我国不仅是机器人应用大国,更是世界重要的机器人生产和研发基地,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机器人事业的发展。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任务的机器系统,它们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件来实现各种复杂的操作。机器人的发展结合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引发外媒广泛关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机器人消费国。2022年,中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4.3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645.8万台。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作为“世界工厂”,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在全球的装机份额从2012年的14%升至2022年的52%。几乎同一时段,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从外资品牌基本垄断,到2023年底时内、外资工业机器人出货数量出现近“五五分”格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越来越能够理解和响应人类的需求,甚至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二级巡视员李文龙表示,面对机器人智能化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政产学研用等多方的紧密合作,可以共同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形机器人发展动能愈发强劲,“头脑”聪明、“四肢”灵活的人形机器人正成为未来产业热门赛道。公开数据显示,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在2035年达到1540亿美元。

英伟达、OpenAI等科技巨头纷纷在机器人行业加大投入,国内外的人形机器人供应链核心企业积极配合产业趋势,迎接商业化进程。

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伦理问题,如机器人的安全性、隐私保护、道德责任等。

想要了解更多机器人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报告对中国机器人的发展状况、机器人竞争、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中国机器人发展特点及产业链招商策略。报告还对全球的招商引资模式作了详细分析,并对招商引资模式进行了趋向研判。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400-086-5388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pay@chinairn.com
标签:
36
相关阅读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这里是分享代码,在后台添加

本文来源:财富导航网

本文地址:https://sintedes.com/post/12931.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搜索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5022
  • 页面总数:0
  • 分类总数:8
  • 标签总数:0
  • 评论总数:0
  • 浏览总数:317891707
  • 本站主题:墨初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