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盘点十余款老年助听器
作者 | 艾米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排版 | Mico
前言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测算,我国约有1.2亿患有听力障碍、听力受损的老年人。
常见的老年性耳聋有血管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血管性耳聋,是指在内耳小血管功能紊乱的情况下,局部的缺血缺氧,会导致老年人出现单侧或双侧听力突然下降,且有耳鸣、眩晕等明显症状。神经性耳聋,是人体老化带来的普遍性问题,即老年人因年龄增长、听神经系统神经元逐渐减少,导致听力减退。
上述两种常见的老年性耳聋,都是可以通过早期筛查而进行干预治疗。但类似突发性耳聋,老年人则会在72小时内突然出现明显听力下降,甚至是完全丧失听力,而这样的突发病,对于老年人甚至是整个家庭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老年人听力障碍的干预率不足6%。65岁以上需要助听器干预的老年人,有6300万,但实际上仅约410万人佩戴助听器。
相比之下,同为听力问题的主要关注人群,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筛查率已达到90%以上,而在海外,美国听力受损患者助听器验配达20%-30% ,大部分欧洲国家也已经超过20%。
这说明了,国内助听器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助听器产品在价格和技术方面,都已实现一定程度的突破。
目前国产助听器品牌主要在2000-5000元的价格区间,是国外知名品牌价格的1/3,甚至不乏百元级别的低价助听器。技术方面,国内助听器产品也基本实现了芯片自研和算法自研。
但在市场教育方面,听力自查率低、听力科普知识匮乏、听力干预成本高昂,是当下老人听力障碍无法得到普遍解决的主要难题。
事实上,价格并非是助听器市场老年用户渗透率低的决定性原因。低价产品虽有助于快速打开市场,但在助听器领域,好用和实用才是关键决策因素。
因此,如何针对用户痛点,改善产品使用体验,才是现阶段打开老年助听器市场的有效路径。
老年群体的听力难题,亟需匹配更加高质高效的市场化解决方案。
随着国内老龄化趋势加深,助听器厂商们也开始愈发重视银发群体的需求,并在研发、产品、服务等上作出优化和调整。
根据笔者调研,老年助听器市场初步呈现出三大“流派”。
*以下整理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察、观点与思考。
01
流派一:实zhan派
以远程验配突出重围,销量已成规模
代表企业:爱可声、新声科技、zdeer左点、腾讯天籁
过去,助听器的验配流程一般有三道“工序”:去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和耳廓耳道检查、根据医院检查报告再去线下助听器配置中心进行机型的选配,最后进行助听器的试戴和调试。
线下繁杂的检查适配流程,是大部分老年用户对助听器有所抵触的原因之一。
此外,线下验配中心的有限服务也是导致国内老年助听器市场普及率低的另一因素。目前线下专业助听器验配中心主要集中于城镇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乡村地区服务网点则十分稀缺。
疫情的到来,让业界加速推广可支持远程验配的助听器。
例如,早在2016年就开始研发远程验配的新声科技,在疫情期间将远程验配服务整合到旗下助听器品牌,通过手机APP实现专业验配师云端服务、听力线上自测。
通过远程验配实现戴上即用的功能,也让新声科技旗下的助听器迅速引起全球市场反响,在2019年曾有海外客户年订购量超2万台。如今,新声科技已实现年销售额过亿元,产品遍布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2020年,主打中高端全数字助听器品牌爱可声亦相继推出了“足不出门 在家验配”的新款助听器灵犀系列。据了解,用户只需下载爱可声APP,链接助听器的蓝牙,便可在手机上调试助听器。此外,爱可声音还配有专业听力师在线一对一服务,用户可随时申请专家通过电脑验配软件进行远程调试。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在灵犀系列上市后,爱可声不仅根据老年用户的消费习惯,将产品上架至全国连锁药房及商超门店,还积极布局欧美市场。在2023年初,爱可声助听器曾向AgeClub表示,爱听科技专业级助听器产品在疫情期间年均出货量达到了数万台,出产均价为千元级。
近年来在私域、电商等线上渠道进行猛烈攻势的zdeer左点助听器,也增加了远程验配服务。用户只需用手机扫描说明书上的二维码,便可自动下载“左点之声app”,从而解决老年人不会下载APP的烦恼。
此外,zdeer左点还在左点之声app中设置了助听模式、音乐模式和接打dian话模式。老年用户不仅可以在APP内部进行音频调试,还可以通过蓝牙功能,让助听器化身为“蓝牙耳机”,从而实现听歌、接打dian 话等社交娱乐功能一体化。
除了单款助听器系列产品之外,通用型的远程验配服务平台也开始涌现。
2023年,腾讯天籁发布了推出“腾讯天籁远程听力服务平台”,并在今年3月,面向所有助听器厂商以及上游芯片提供商全面开放腾讯天籁远程听力服务平台。目前,zdeer左点、玖益助听等一众助听器品牌均已入驻腾讯天籁平台。
从市场反馈来看,上述所罗列的助听器品牌均已实现规模化销量,用户实打实的选择也印证了远程验配功能的迫切性和刚需性。
随着助听器厂商及互联网/AI服务厂商的下场布局,远程验配技术也正趋向成熟发展。在未来,更多通用型远程验配服务平台会陆续涌现,“远程验配”这项功能将成为助听器厂商的“标配”。
02
流派二:革新派
聚焦新技术新材料,主打产品差异化
代表企业:科大讯飞、飞利浦、联影集团、博音听力
2024年上半年,助听器新品不断涌现,其中不乏跨界玩家。而这些新晋玩家或凭借声学领域技术积累,或凭借医疗渠道优势,都在试图在嗷嗷待哺的助听器市场中占一席之地。
尽管我们无法确凿这些新晋玩家对于深耕助听器市场的决心,以及未来是否会持续加大对助听器市场的投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新晋玩家都在试图通过应用AI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技术,为助听器解决方案提供一种新思路。
例如在过往,海内外助听器品牌主要是通过数字芯片和算法来优化声音处理,力求还原真实场景的声音和抑制啸叫噪音。
但对于老年用户来说,听得到、听得清只是基本诉求。
外置显眼的样式、沉重的机身、复杂的调试,都让产品体验大打折扣。
因此,老年人不愿佩戴助听器背后潜藏的需求是:隐形的样式、轻巧便携的产品、简单便利的调试设置。
新晋玩家也正是瞄准老年用户这些潜在而未被满足的需求,来打造差异化的产品。
例如,科大讯飞近期发布的新款AI助听器中,便通过内置科大讯飞自研的星火认知大模型,让原本复杂的调试变得简单而又轻松。
用户只需简单的语音指令,智能调试助手星火智能验配师便会根据用户语言、音质、降噪等数据进行智能调试。
嵌入大模型和AI助手的助听器,对于老年用户来说也更加友好了,不仅消除了其对数字产品复杂操作的顾虑,降低了数字产品的学习成本,也让人机互动变得更自然、更有趣味性。
今年年初,飞利浦所发布的HL30平台迷你耳背机(MNB)新品,相比上一代HearLink30平台助听器来说,产品体积明显变小了,更加迷你和隐形的产品恰好满足了老年用户日常社交需求。
搭载AI芯片的飞利浦HL30,则不再应用过往既定算法和规则的思路,而是通过AI来实现智能降噪、AI言语辨识、多媒体设备自动连接等。
针对老年人对于音乐和“广场舞”的热爱,飞利浦HL30助听器则通过AI巧妙处理音乐节拍和节奏,实现沉浸式的音乐体验。
在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看来,国产助听器的迭代升级除了需要芯片和核心部件协同创新,还需进一步理解国人的语音语境。
今年4月,专注于医学影像、放疗产品及医疗信息化的联影集团推出了旗下首款新品助听器uOrigin。
据悉,uOrigin系列产品搭载的是联影集团自主研发的异构六核定制芯片,算力和整机功耗都更为优异,且增加了深度定制中文语言增强算法,可让助听器更加适配中文语境,更加符合国人的语言习惯。
事实上,在助听器佩戴环节中,由于用户长时间佩戴而引起堵耳的不适感,一直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日,博音听力携手固态扬声器企业xMEMS发布了助听器的能适时开关气孔控制技术,使助听器通气孔能够智能或手动打开,从而缓解长期佩戴所引起的闷堵感。
此外,博音听力为了降低耳朵负重的不舒适感,还推出了钛合金、碳纤维的耳内式助听器,使单个助听器重量降低至5克左右。
数字助听器作为一款高精度的电子元器件,芯片可以说是其“灵魂”,过往由于通用芯片的应用,导致市面大部分助听器不仅功耗大,还使用复杂,功能处处受限,非常不利于老年用户的日常使用。
如今,随着“中国芯”的崛起,专业芯片逐渐在业内受到认可,助听器低功耗、多功能、简易操作的需求点可被实现。
也正是得益于芯片技术的成熟发展,无论是专业的助听器厂商还是跨界布局的新晋玩家,都拥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从单一技术抽离出来,从而更加关注老年用户的诉求点和使用场景,使得助听器的技术创新与用户场景更好地融合起来。
除了上述提及的简易化的智能调试、更符合国人使用的中文语音识别、助听器通气孔的智能开关,以及钛合金碳纤维新材料的应用,我们还看到不少助听器厂商针对老年用户的社交场景推出了类似“广场舞”“中央厨房”等使用模式。
我们不妨大胆假设,根据摩尔定律,当未来助听器的硬件算力都提升到一定程度,行业将会大致会出现两大特征:
一是涌现更多从芯片、算法到整机及软件系统均可实现一体化自研的公司。在助听器行业趋向成熟发展之下,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协作分工都将会更加明确。
二是助听器所搭配的场景服务将会更加多元化。当硬件“卷”到一定程度后,诸如“银发群体广场舞”“老年用户日常健康管理”等日常场景下的产品服务都将加载至助听器服务生态中。企业将加速跨界破圈。
03
流派三:前沿派
探索未来技术方向,押注深度学习网络技术
代表企业:奥迪康、Sonova峰力、斯达克Starkey、大象声科
如果在助听器在出厂前便可拥有一个超强大脑,并且还可以不断强化学习,这样具有“强人工智能”属性的助听器,是否真能实现?
在近年来,业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利用深度神经网络(DNN) 的机器学习技术,即通过海量真实声音场景的模拟训练,使得助听器的模型算法可达到人类大脑般的思考水平和信息处理速度(人类大脑每秒钟可以处理超过10亿个信息)。
早在2013年,大象声科(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 CTO汪德亮教授,便与俄亥俄州立大学共同创建了一个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语音分离机器学习程序,随着系统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最终实验数据显示,经过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处理过的语音样本可大幅度提高听力障碍人士在嘈杂环境下的语意理解,甚至听力障碍患者佩戴助听器后的听力比具有正常听力的听众更胜一筹。
目前,全球已经应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助听器厂商并不多。在国内,研究较为深入则有前面提及的大象声科,而应用方面,联影集团新出助听器产品也开始往神经网络技术靠拢。
大象声科主要是为全球平板电脑、手机、蓝牙耳机企业提供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语音增强解决方案,在这方面,大象声科的解决方案已相当成熟,已应用在上亿台智能设备,当然他们近年来也推出C端助听器大象爱听。
联影集团在今年发布的新品uOrigin系列中,也表示产品已经应用上“边缘侧神经网络”算法,可深度模拟人耳的听觉前端信号处理。
在海外,全球五大巨头之一的Demant(戴蒙特)集团,旗下两大助听器品牌Oticon奥迪康和法国老年助听器品牌Audika(奥迪卡)均已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
其中,奥迪康More系列助听器宣称是全球首台搭载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助听器。据了解,奥迪康More系列助听通过 360° 球形麦克风收集了 1200 万个声音场景来进行训练。
奥迪康官方宣称,More系列助听器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在产品出厂前,便能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进行识别和反馈。目前,该产品已于2022年7月进入中国市场。
而全球最大的定制助听器厂商斯达克在新品Savant AI 系列中也宣称应用了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并结合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为重度听力损失的佩戴者加强噪声中的言语功能。
纵观全球,目前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助听器领域的应用处于早期萌芽阶段,前沿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需进一步的市场验证。
当然,业内也不乏挑战深度神经网络的观点,如深度学习算法真能覆盖世界各种噪音场景?多种声源来自不同位置方向时如何解决?
从目前的解决方案来看,海外助听器厂商在这方面的布局要更为前沿和活跃。
据传,峰力奥笛⋅天朗系列产品中,采用的是全新一代PRISM芯片,芯片内置1.09亿个晶体管,信息处理运算速度可达每秒5.52亿次。此外,峰力还把动作感测器、三轴加速器、行走感知聆听等技术嵌入至该助听器产品中,使助听器的麦克风可自动聚焦语音方向,解决了行走运动状态时声源处理不佳的问题。
在业内看来,奥迪康More系列中的1200万个真实声音场景数据,若是较为精准的场景声音数据,也基本能覆盖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
图源:斯达克
值得一提的是,斯达克的Savant AI系列在其Thrive乐活App中还额外增加了老年用户活动跟踪、参与跟踪、跌倒检测警报和备忘提醒等功能。
也就是说,当助听器的智能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对于全球患有听力障碍的中老年用户来说,这么一个小小的产品设备,将会成为智慧生活的重要接入口。
在听力障碍的老年群体中,助听器就是信息的输入输出口,一切智能设备要与老年用户进行交互,都需先接入助听器端。
尽管当前的产品状态,还只能做到与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智慧互联。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生活的持续演进,助听器的想象空间远不止于此。
由于全球助听器产品种类和品牌涉及之广,我们无法一一罗列,仅选取个别代表产品进行分类,以示行业的发展,如若对老年助听器产品有其他建议,欢迎留言分享。
本文来源:财富导航网
本文地址:https://sintedes.com/post/1581.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